在老龄化趋势下,广东医保部门落实国家有关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政策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政策措施,在医保制度设计、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完善医保目录、开展康复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充分考虑孤寡失能老人“医养康护”需求,着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经济压力,切实增强失能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
制度设计有倾斜 老年群体高保障 一直以来,广东医保注重在制度设计上对老年人进行适当倾斜。一是实现老年群体全覆盖。参加职工医保且累计缴费达到规定年限的退休人员,退休后即可享受医保待遇;未被职工医保覆盖的老年群体,可参加户籍所在地城乡居民医保,享受相应财政补助和医保待遇;符合规定的困难老年人,其个人缴费由财政给予全额补贴。二是参加职工医保的退休人员,住院起付标准要低于在职职工,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要高于在职职工。据统计,退休人员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88%。参加统账结合职工医保的退休人员,其个人账户的划入资金比例也高于在职职工,从而在待遇上倾斜退休人员。三是将老年慢性疾病纳入门诊特定病种范围,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人高发的慢性疾病纳入门诊特定病种范围。2023年,广东省高血压、糖尿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73%、70%左右,有效减轻患者门诊用药费用负担。 首批试点长护险 持续优化成体系 广东省敢为人先,率先将广州市作为全国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于2017年8月1日起正式试点实施长护险制度,经过近7年的持续努力,初步建成符合市情、筹资多元、待遇合理、层次丰富、保障普惠的长护险制度体系。一是覆盖人群范围广泛,实现对全体职工医保、18岁以上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应保尽保,提升政策普惠性。二是充分保障失能人员,实现对全体有护理需求失能人员的保障,强化政策可及性。三是筹资机制多元,确保制度可持续。四是增设设备使用待遇,增加部分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项目,满足失能人员多元化护理需求。目前广州市共有长护定点机构323家,其中机构护理160家(含同时提供机构及居家28家)、设备服务3家,机构类型包括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护理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覆盖全市每个行政区,长护险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扩容医保目录 老年人“医养康护”有保障 广东医保按照国家部署制定广东省医保药品目录,扩大对老年人“医养康护”的保障范围。一是将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及时纳入全省医保药品目录,其中包含抗癌药、降压药、降糖药等多种老年人常用药品,充分保障老龄参保人医保用药。二是将普通病房床位费、层流洁净病房床位费、监护病房床位费、家庭病床巡诊费、经络穴位平衡治疗、中医经络检测等老龄参保人常用的诊疗项目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调整了部分康复项目的限定支付范围,平衡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多个康复项目医保支付的时间延长至180天,支持慢性康复期参保患者治疗。 加大支付政策支持 提升养老服务力度 为更好地保障长期康复住院参保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广东医保于2024年7月1日开始在全省开展康复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优化全省康复病种的医保支付,针对部分老年疾病病情相对稳定、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开展按床日、按病种付费,切实减轻老年患者的负担,保障长期康复住院参保患者合理的医疗服务需求,构建连续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中医特色医保支付体系,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为老龄参保人提供慢性病、医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