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保局、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服务“三个一”,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省医保局率先全省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借助信息系统统一的优势,大力推动高频事项异地通办,全力开展普通门诊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积极推进门特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使广东医保参保人员安全感更强,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浓。
一、谋划布局政务服务高频事项“一盘棋”
我省基本医保实行市级统筹,为打破群众办事的属地限制,2021年年初就谋划部署各地积极开通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广东政务服务网、“粤医保”等多渠道线上服务,为参保患者提供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等18项高频服务事项“指尖办”“零跑腿”,实现全省服务“一盘棋”。如,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粤医保小程序等移动端渠道实现掌上办,参保患者可随时随地在线办理备案后,直接在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就医直接结算,“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效显著。
二、积极架构普通门诊费用异地结算“一网通”
广东是流动人口大省,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解决流动人员异地就医“跑腿”“垫资”问题。在率先实现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的基础上,2021年重点推进了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实现医疗保险住院、普通门诊、门诊特定病种全领域直接结算。截至2021年底,全省开通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功能的医疗机构2595家,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功能的医疗机构2568家,共计为参保人提供异地就医费用结算718.3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903.59亿元。提前1年多完成国家医保局要求的所有县区至少有1家医疗机构开通普通门诊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业务的任务,切实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三、潜心打造门诊特定病种医保服务“一体化”
“治疗周期长、待遇认定难、异地结算繁”是困扰慢性病患者的难题,通过多措并举,积极打通门特医保服务“最后一百米”,实现门特病种线上和线下、就医和结算、本地和异地服务“一体化”。一是将门诊特定病种范围从28个扩展至全省统一的52个,单次处方医保用药量从4周延长到12周,切实提升医保待遇。二是参保人员通过互联网在定点医疗机构复诊的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现“就医不出门”。三是将门特待遇认定权限下放至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保患者在就医确诊时可同步完成门特待遇认定。四是实现全省统一的52个病种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5个门特病种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如,阳江市参保人黎某某,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门诊进行恶性肿瘤治疗,其医疗总费用42470元。在省内异地就医门特费用直接结算改革前,其须先自行垫付全额医疗费用,携费用清单、发票和病历资料等回阳江市医保经办机构申请零星报销。改革后,黎某某在医院就医结算时,仅需支付由个人承担的5857.58元,剩余的36612.42元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结算。不仅减轻了参保人的经济压力,而且节约了报销的时间成本和路程。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深入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聚焦政务服务“三个一”,直接结算范围更广、流程更简化、服务更便捷,有效解决了参保群众办事难、办事慢、来回跑等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享受更方便、更高效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