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医药价格不透明、价差不合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诉求,深圳市医保局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医药价格监测管理机制,强化医保数据赋能,创新推出“医保价格通”,推动构建社会监督、政府监管、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的医药价格多元协同治理格局。自2023年12月上线以来,“医保价格通”累计提供便民查询服务43.39万次,引导4236家定点零售药店主动对4224个医保药品进行降价。
强化数智赋能,打好治理基础
智能采集价格信息。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无感连通全市所有8783家定点医药机构,无需机构进行接口开发、人工填报,直接采集定点医药机构基本信息、医药服务医保结算等数据信息;借助医保个人账户线上购药,对定点零售药店医保线上支付药品价格(“即送价”)进行自动归类标识,实现信息采集全面化、精准化。上线以来,累计采集医药服务医保结算数据7.418亿条。逐条进行数据治理。按照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逐条对医药服务医保结算数据进行分类、分项并标化治理,确保数据信息可比、可用。截至目前,已标化医保结算数据7.353亿条、标化率达99.12%,涵盖医保药品和医用耗材产品均超24万个、医疗服务价格7300余项。系统集成价格数据。充分发挥数据聚合优势,将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医药服务线下实际交易价格、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挂网价格、“即送价”等数据信息有效整合,并自动测算形成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以及众数价等辅助数据作为参考,为医药价格常态长效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公开透明,推动社会共治
全面公开医药价格。通过“深圳医保”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医保价格通”,全面公开全市医药服务交易价格、平均价格以及价格区间,集中展示群众关注度高的国家谈判药品、集采药耗产品、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等6类药品、5类医用耗材、4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以及9类口腔种植服务套餐,动态呈现全市销量前20名的医保药品信息、披露销售价格排名前5名和后5名药店信息,实现医药价格公开透明。支持多维查询对比。支持查询全市定点医药机构近一个月内的药品、医用耗材及医疗服务项目最新实际交易价格,并可按照行政区划、机构类型以及价格高低等不同维度筛选医药价格信息,还可比对同种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在不同机构间的价格差异,同时一键获取路径导航,鼓励群众“价比三家”并“用脚投票”。畅通问题反馈渠道。针对医药价格信息不一致、查不到等情况,专门设置“问题反馈”模块,进一步畅通群众对相关问题和意见建议的反馈渠道,推动医药价格更加真实可靠。上线以来,累计收到群众反馈信息82条,均已及时处置。
加强预警整改,形成监管闭环
科学设置预警阈值。结合日常监管要求,针对药品、医用耗材及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分别设置不同的监测预警阈值;并以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政策为基础,按照医保服务协议约定,将医保药品进一步细分为特定资质药店统筹基金支付药品等6个预警等级,实行分类、分级监测预警。闭环处置预警信息。运用大数据监测分析开展自动比价,已累计生成8.56万条预警信息,全部实时推送至属地医保分局及相关医药机构,要求医药机构通过填报说明或上传佐证材料等反馈处置情况,并由医保分局对处置状态进行全程线上跟踪、提醒督办;针对预警信息未处置的医药机构,综合采用函询约谈、现场检查、协议处理、部门协同等方式进行督导,确保处置到位。开展价格专项整治。落实“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要求,依托医药价格大数据动态监测预警,重点围绕医保结算金额靠前、价差较大以及全市销售价格基本一致的药品,及时发现“风险品种”并开展集中整治,累计核查重点药品96个,涉及定点零售药店232家;专项处置“明目地黄丸”等10个品种,推动相关药品价格最高降低96.45%、平均降低60.06%。
多维协同发力,引导行业自律
做细医保协议管理。通过医保服务协议共同约定医药价格监测管理条款,明确医药价格监测范围、预警处置以及相关违约责任等内容,推动定点医药机构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医药价格自治,保障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和参保人合法权益。曝光违规典型案例。在“医保价格通”等开设“曝光台”专栏,公开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提醒和引导定点医药机构诚实守信履约,推动定点医药机构规范价格行为。截至目前,已公开3期、共计31个医药价格违规典型案例。发布行业自律公约。指导深圳市医药商业协会发布全国首份《深圳市药品流通行业自律公约》,并通过“医保价格通”公开,促进定点零售药店审慎制定药品价格,杜绝价格欺诈、价格串通等不正当价格行为,消除不合理的高价或恶意低价竞争,维护市场价格合理稳定,营造公平诚信、公开透明的良好市场价格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