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40062/2020-00053 分类: 要闻速递、其他
发布机构: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0-03-13
名称: 网上看病用医保 广州多家医院开展互联网复诊业务 可用医保支付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3-1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网上看病用医保 广州多家医院开展互联网复诊业务 可用医保支付

发布日期:2020-03-13  浏览次数:-

  疫情期间,不少慢性病患者不便于到医院就诊、续方,一些患者常用药、保命药一度接续困难。为方便广大参保人员就医购药,减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风险,国家和广东省相继出台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为参保患者享受“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医保支撑。

  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要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要与定点医药机构密切配合、做好对接,对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处方药费等实现在线医保结算。广东省医疗保障局随即出台“三个支持”措施,将在经卫生健康管理部门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互联网复诊的网上就诊诊查费和药品费用,均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进一步强化门诊慢性病就医用药保障工作。具体包括:一是支持参保人享受“互联网+”慢性病医疗服务。二是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互联网复诊的网上诊查费按各市普通门诊诊查费的标准收费。三是支持处方流转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市建设处方共享平台,推动定点零售药店做好慢性病用药供应工作。参保人使用在处方流转平台上配送的符合规定的药品,其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配送服务费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多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为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减少市民去医院的次数,广州多家医院在其微信公众号推出了“网上看病”+“药物配送”的便民服务。兼具远程、专业、便捷、高效等优势的互联网医院服务,成为避免线下交叉感染、非急症患者就医问药的最佳选择。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已通过微信公众号开通互联网医院服务,慢病患者可在线复诊、开药续方、药品配送,还可直接使用微信进行医保个账支付,打通线上慢病复诊全流程。

  患了多年糖尿病的广州市民刘先生药吃完了,通过广东省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平台,第一次在线发出糖尿病药物的续方申请,在经过后台医生、药师的审核后,他在家很快就通过快递配送拿到了药。

  而另一位64岁身患高血压的张阿姨,则通过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和续方,也很快收到了降压药,“在这特殊时期,不用去医院也能网上看病、送药上门,还可以用医保结算,简直太方便了!”

  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互联网医院为例,2月26日起,三个月内在广医二院就诊过的高血压病、糖尿病一类门特患者,可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微信公众号,进入在线复诊专用入口挂号,在线开药续方,微信已经绑定医保卡的患者,可选择“医保支付”使用医保个账进行支付。

新.jpg

  线上复诊续方,“网上看病”迎来医保时代

  去年8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出台《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有序发展,首次提出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随后11月,全国医保电子凭证正式推出。

  作为全国医保电子凭证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广东医保电子凭证今年1月11日正式上线,可通过微信进行激活和使用,全省上线两定机构超12000家,覆盖全省1.07亿参保用户。目前,全省已有1200余万参保人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全省12000多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支持医保电子凭证扫码支付等服务,累计完成医保个账支付10万余笔。随着各大实体医院互联网医院的陆续接入,更多线上医保支付场景将得以覆盖。

4.jpg

  在医院和社康,参保人可凭借医保电子凭证实现无卡就医,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扫码即可完成建档、挂号、缴费、取药等就医环节,减少窗口排队、反复跑腿。在药店,打开微信卡包中的医保码,扫码即可医保购药,避免找零和刷卡。与此同时,每笔医保支付明细都可以通过医保电子凭证轻松查询,一目了然更有保障。随着功能进一步完善,参保登记、报销支付等更多医保服务场景均可通过一张电子凭证实现,线上即可轻松办理。

  如今,随着“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推广和医保支付通道的打通。从线下就医购药到线上复诊续方,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将对疏导非急症患者线上就医问药,充分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医保就诊需求,避免线下交叉感染,助力疫情防控,发挥更大作用。